之前說到了這齣宮"逗"劇荒走版的歷史及腦洞大開的劇情推衍,並非在說明這編劇不用心,恰恰說明了他有他的話想說。
Tony McNamara也是前陣子一部夯電影『真寵』(The Favourite)的編劇,看過的人就會知道此劇中的許多場景也會有許多讓人發噱的笑點,但細細想來卻又覺得悲哀,然『真寵』基本忠於史實,所以劇情中的侷限較多;然到了『凱薩琳大帝』,編劇決定放飛自我,歷史人物還是那些真實的歷史人物,但關係幾乎與史實截然不同。
為了在這短短的10集內說出他想說的,彼得從王儲成為了彼得XX(在劇中男主角一直無法說出自己是彼得"三世",因該是他爺爺輩的彼得大帝在劇中成了他的父親),這"XX"除了代表編劇將角色錯置在劇情內的尷尬,也凸顯了彼得的「名不正言不順」(史實中的彼得三世其實不是真正的皇子,是伊莉莎白沙皇過繼的姪子),也為了皇后凱薩琳的政變在一開始就設定好了伏筆。
劇中的彼得角色粗俗、殘暴、好色、自負,外加天真,這幾個特質加起來成就了他被推翻的主要特質,也由於編劇在『真寵』中建立了嘲諷的風格,劇中多處有詼諧及笑點滿場的性愛場面,原應淫穢的場景轉為令觀者大笑,破除了那種淫奢的氣氛,這也是編劇的一種幽默吧。
前面提及的眾貴婦們更是挺吸睛的,如一開始女主得罪的貴婦,只因女主說了:「喔戴假髮不應該把真髮露出來,又不是在戴帽子。」這種對女主如同常識般的事件,讓這個貴婦頭下不來臉,而這些從不讀書的女人們再一起不是聊八卦就是聊情夫,一派低俗化外之地的景象讓女主深深覺得自己一定嫁到了一個平行時空的俄國,而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凱薩琳在這整齣劇中,從一開始的震驚(或說驚嚇)到反抗,後來發現硬的不行(誰能跟戰鬥民族比硬呢那不是找死嗎?),只能來軟的(沒關係你們有拳頭我有腦子),而在無意撞見與他志同道合的歐洛(彼得的臣下),開始她倆的密謀政變之奇幻旅程。
凱薩琳開始虛以委蛇,對彼得恭維奉承以麻痺他的視線,一邊與她不安分且極度有女權思想(?)的女僕,和歐洛在房中密謀,並開始想盡辦法攏絡朝臣,一步一步走到最後,政變集團在幾次的密謀後,急吼吼(個人觀點)的開始了。
密謀的場地選在【劇院】,不禁讓我聯想起【彩排】,而將這場政變是為一齣【戲】而非【真實事件】,再再呼應編劇在劇中設定的許多違反現實的事件推進,讓最後一齣『政變戲』看似真實,實為虛假。
喔,值得提一點,劇中最吸睛的一句台詞【HUZZAH】,每喊一次,就是乾杯然後砸了酒杯,姑且不論這場景的必要性,卻是令觀者有極度爽感阿。
每集最後的片尾曲要聽完,這是一個我特別喜歡的總結方式,隨著樂音及歌詞的訴說,從劇中解離的狀態,慢慢回到現實,誠如每首古典樂曲最後一個"解決和弦",將你釋放。
我知道寫得心流極度紊亂,那是,觀劇的必備狀態,HUZZAH!!!
留言
張貼留言